美国历史15:美国精神之父登台了
来源:bob综合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16 09:40:31
在17世纪英国这种政治、宗教和社会动荡的形势下,清教徒团体开始对向北美殖民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更多的清教徒商人开始成立更多新的组织,逐步推动清教徒/英国民众殖民拓荒的热度。从五月花号成功登陆北美开辟普利茅斯之后,不到十年,大批清教徒就向北美大批移民,仅在 1630 年,一支船队就带来了 1000 多名清教徒移民。大约有 20,000 名清教徒在大迁徙期间从英国移居到马萨诸塞州和邻近的殖民地,历史上称之为“大迁徙The Great Migration”。当然同时期还有别的国家也都积极在北美进行殖民拓展,比如:
1-荷兰西印度公司,1614年开始探索,1624年正式殖民,以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为核心建的新尼德兰殖民地New Netherland。该殖民地以毛皮贸易为主,在1620-1650年间逐渐扩展,与英国殖民地存在竞争关系。最终于1674年被英国永久占领后,、查理二世将该地区赐予了自己的弟弟,即约克公爵Duke of York,所以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大名鼎鼎的New York。
2-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Florida),1565年由西班牙西班牙探险家佩德罗·梅嫩德斯·德·阿维莱斯Pedro Menéndez de Avilés建立,主要是军事防御,天主教传播。该殖民地最终根据美西双方1819年的《亚当斯-奥尼斯条约》Adams-Onís Treaty,1821年被美国正式收归其领土。
3-魁北克(Quebec),1608年由法国探险家塞缪尔·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建立,是新法兰西(New France)的核心。主要是毛皮贸易,与英国殖民地形成北部竞争。英法的七年战争以《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在1763年2月10日签署而结束。法国也因此将新法兰西的大部分领土(包括魁北克所在的加拿大地区)割让给英国,仅保留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aint Pierre and Miquelon)等少数岛屿。现在魁北克属于加拿大的法语区,也有很强的独立欲望。
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虽然普利茅斯现在也属于马萨诸塞,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是在 1629 年根据皇家特许状建立,1630年由清教徒在波斯顿Boston和塞勒姆Salem发展起来的。
康涅狄格Connecticut ,1636年由英国托马斯·胡克等人建立。
缅因州Maine,1613年法国人克劳德·德·拉图尔建立了卡斯廷,1622年升级为缅因省。1658年后陆续被英国武力霸占。
1650年北美的殖民地情况(Dutch是荷兰,不要误认为是Deutsch,那是德国)
英国的这些定居点多是在普利茅斯之后,由宗教异见者或寻求新机会的移民创建。而下面重点要讲的是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因为这个清教徒定居点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是英国殖民北美的重要部分,而且该殖民地还通过宗教、社会和政治实践,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持久影响。它既是清教徒理想的试验场,也是现代美国民主与文化根基的起点之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天下第一理工学校“麻省理工MIT”就在马萨诸塞。我得差不多大学之后,注意到MIT的全称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才知道这学校在马萨诸塞。为啥不叫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呢?这是因为大清朝的驻美大使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中将Massachusetts译为“麻沙朱色士省”,所以马萨诸塞简称为“麻省”。他另外一个深入人心的翻译就是New York纽约,也保留至今,从未叫过“新约克”,不像New Jersey从纽泽西变成了新泽西。
说到马萨诸塞的建立,就必须提美国国父级人物“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大家必须要记住这个人,太重要了。敢称美国之父的,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但从历史、文化、精神、思想的角度去看,约翰.温斯罗普妥妥的美国之父。就像中国的周公旦通过礼乐制和分封制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周公“德治”和“礼治”的思想核心成为孔子儒家文化的基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对比周公,温斯罗普则是为美国提供了早期的思想框架——使命感、自治和道德责任。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注:《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阐明了美国独立的核心理念,如“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注:强化了美国作为“民有、民治、民享”国家的形象,捍卫了美国的统一性,再释了美国),他们将温斯罗普的思想精神进行了世俗化和普适化,对其进行了美国国家意义的深度和广度的重定义。可以说温斯罗普是“根”,杰斐逊和林肯是“干”与“叶”,他们共同构成了美国精神和思想的整颗大树。
1-1628年3月19日,新英格兰委员会马萨诸塞湾种植园新英格兰公司的投资者颁发了土地授予证,授权的土地是位于查尔斯河和梅里马克河Charles River and Merrimack River之间的领土,其范围最重要的包含今天的马萨诸塞和新罕布什尔。
2-1628年和1629年先后有100和300人,由总督助理约翰·恩迪科特John Endecott领导在塞勒姆Salem(波士顿北岸)定居。
3-1629年3月4日查理一世颁发有效期55年的新特许状,取代了土地授予,为马萨诸塞新的英国殖民地奠定法律基础。但特许状少了一个重要条款:没明确年度股东大会的地点。
4-公司董事们开会讨论将公司治理中心迁至殖民地的可能性,同年1629年8月股东们又签署了《剑桥协议Cambridge Agreement》,根据协议,同意移民的人能买股票,最终这些人也在努力收购那些不会移民的人的股份。
这份特许状和剑桥协议,标志着美国自治的开始,清教徒建立梦中王国的开始,马萨诸塞公司的性质,从伦敦的商业实体转变为移民自治团体。首先,什么人会移民?在英国受到查理一世迫害的清教徒们。其次,特许状不在规定股东大会在伦敦召开,那就以为着股东大会可以在任意地方。最后愿意移民的清教徒收购了股票,都成为了总督和其他殖民官员,并且居住新英格兰。而殖民政府由一名总督、一名副总督、一个提供法律顾问和法理的助理委员会以及一个由各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总法院组成。这些人统统都在清教徒所在的殖民地,那不是前文说的清教徒自治的么?
在这里,我们稍微回应一下以前金灿荣说的一句话,“美国其实是一家伪装成国家的公司”。从马萨诸塞的自治起源,从马萨诸塞的自治,我们大家可以直观的意识到殖民时期的股份制公司不仅是经济工具,也是治理实验的平台。这种模式为美国独立后的运作提供了组织化、契约化和参与式的参照基点。这两者是有历史传承关系的,金政委的感觉不是没理由的。
马萨诸塞殖民地说完,一切都在等待一个人与马萨诸塞湾公司的完美交汇。这就是前文提及的约翰.温斯罗普。
约翰.温斯罗普1587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律师,地主,母亲家族很大也很富裕。1602年,15岁的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学习(注:几乎同时期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于1661年进入三一学院的,只能算是他的小师弟了)。不了解什么原因,1605年他辍学了。17岁,他就和玛丽.福斯Mary Forth结婚。
可能伟人都是这样的,有强烈的生育欲望,约翰.温斯罗普特别能生娃,但是太费老婆。他一共娶了四个老婆,生了16个娃。
第一个老婆玛丽生了6个娃,存活四个,老大就是小约翰·温思罗普,后来成为康涅狄格殖民地的总督和行政长官。1615 年因最后一次分娩并发症去世。
第二人老婆托马辛·克洛普顿Thomasine Clopton,一个娃,因分娩并发症去世,一尸两命。
第三任老婆玛格丽特Margaret Tyndal,生了八个孩子,三个夭折,最后因由非洲奴隶经巴巴多斯传播过来的黄热病去世。
第四任老婆30岁的寡妇Martha Rainsborough玛莎··科伊特莫尔,一个娃,两岁多夭折。
温斯罗普做了三次鳏夫,他的第四任老婆做了三次寡妇。不是一般人,真不敢往一块凑啊。
虽然父亲亚当·温思罗普将家族在格罗顿Groton的地产转让给温思罗普,让他成为格罗顿庄园的领主。但温思罗普还是跟随他父亲,学习法律,获得政府公职,在伦敦的监护和奴婢法庭担任律师。此时已经做了20多年清教徒的他,主要身份还是乡绅,对海外殖民无显著的兴趣。
首先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引发了行政机构的动荡。监护和奴婢法庭作为王室控制下的机构,其肯定国王政策的影响。其次查理一世反清教徒政策,导致温斯罗普在1629年的6月丢掉了宫廷职位。
除了温斯罗普失去工作之外,还有就是他对英国社会的极度失望,所以很快的,8月26日就签约了《剑桥协议》,表明会移民北美。综合他的社会地位,商界关系等因素,成为了公司高层。10月20日在公司股东会议的总督竞选上,温思罗普主动承诺出售格罗顿庄园以资助事业并愿意移民,他担任过治安法官和监护法庭律师,具备管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作为格罗顿庄园的经营者,又熟悉地产和财务管理,加之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在与另外两位候选人理查德·索尔顿斯托尔Richard Saltonstall和约翰·汉弗莱John Humphrey的竞争中,他脱颖而出,毫无争议的当选为总督,取代原先的总督马修·克拉多克Matthew Cradock(注:这个老哥不愿意移民,所以要重新选)。时间线上的高效果断,只能说明温斯罗普绝不是第一天动了移民这个念头,应该是非常的深思熟虑了。紧接着这个1629年的冬天,温斯罗普积极准备移民事宜,包括4200英镑卖掉庄园,招募大批清教徒家庭加入,涵盖各种熟练技能的劳动力,以确保殖民地的繁荣。
春天一到,由11艘船组建的温斯罗普舰队就要出发了。这11艘船分别是阿贝拉号Arbella、塔尔博特Talbot、安布罗斯Ambrose、珠宝Jewel、五月花Mayflower(另外一艘)、鲸鱼Whale、成功Success、查尔斯Charles、威廉和佛朗西斯William and Francis、霍普韦尔Hopewell、审判Trial。根据温斯罗普的旅行日记,1630年4月8日,等待了数日之后,温斯罗普乘坐阿贝拉号以及另外三艘共计700人,从怀特岛的雅茅斯Yarmouth出发了,剩下的七艘船后出发。
比起出发去北美,最重要的事情是,温斯罗普做了一件因此才称为美国精神之父的事情:或许是航行前或许航行期间发表了他著名的布道演讲“山巅之城”,也被称之为《基督教慈善的典范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注:大多数人都将其归为温思罗普所作。但根据21世纪最新的学术研究,这篇布道文的实际作者存在争议,也就是说可能不是他写的。)
《基督教慈善典范》第一页,发表于《马萨诸塞州历史学会藏书》第三辑第7卷(1838 年)
含义:温斯罗普强调的是:移民必须以“基督之爱”为基础,彼此关怀、相互支持。他引用《圣经》中的教导,呼吁建立一个紧密团结的共同体,超越个人利益。
含义:温思罗普将殖民地视为一项神圣事业,移民们负有履行上帝旨意的责任。他认为,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上帝和世界的审视,因此一定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失败,将招致上帝的惩罚和世人的嘲笑。
含义:主张大家承认社会中存在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富人应慷慨施舍,穷人应顺从忍耐,所有人共同为社区服务。
含义:温斯罗普将移民的使命描述为移民与上帝签订的契约:如果他们遵守仁爱和正义,上帝将赐福;若违背,则将受罚。这种契约思想为殖民地的治理提供了道德框架。
从温斯罗普这篇“山巅之城”的演讲中价值主张,再看今天美国的文化和精神现状,我们非常容易就得出这个结论:“山巅之城”不仅是一篇宗教布道,更是对美国文化和国家认同产生深远影响的奠基性文本。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如下阐释:
价值观内涵:温斯罗普将新教徒的殖民地定位为一个特殊的、被上帝选中的社会,是山巅之城,是应许之地,这一理念后来演变为“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这里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今天美国人张嘴就是“I‘m an American”,能想象他们的嚣张劲儿吧,为什么这嚣张?根就在这儿。
影响:从独立战争到冷战时期,美国领导人(如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罗纳德·里根)反复引用“山巅之城”,将其解读为美国在世界上具有独特道德使命的象征。例如,里根在1980年代将其用于描述美国作为“自由灯塔”的角色。它赋予美国一种自我认知,即其命运不仅是生存,而是成为全世界的道德和政治典范。特朗普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根也在这里。老子是山巅,老子就是榜样,我必须是Great的。从海地地震救援到阿富汗重建,美国常以“道德义务”介入国际事务,充当国际警察,这不单单是实力的问题,也是思想文化的问题。
价值观内涵: 温思罗普强调社区团结和道德责任,超越了单纯的个人主义。这种清教伦理影响了新英格兰的社会结构。
影响: 美国早期的教育传统(哈佛学院1636年建立)、工作伦理和社区治理(如城镇会议)都带有这一烙印。它还间接影响了美国宪法中的社会契约思想。为美国文化注入了集体责任感,与后来的个人自由理念形成平衡。典型的就是《拯救大病瑞恩》,一个小分队的人命换了瑞恩一个人的,最后瑞恩没有撤离战场留在。影片将集体责任(为国家服务)和个人自由(保护个体生命与选择权)融合,反映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张力。
价值观内涵: 布道词将宗教理想与治理实践结合,提出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政治共同体。
影响: 这种模式在新英格兰殖民地得以实践,并通过清教徒的传播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文化。尽管美国后来走向政教分离,但宗教对公共生活的渗透(如“上帝庇佑美国”)仍可追溯至此。为美国提供了宗教驱动的治理模板,影响深远。典型的就是1864年开始把“我们信任上帝In God We Trust”印在所有的钞票和硬币上,著名影视剧《阿甘正传》中,他的母亲用宗教语言(如“上帝有他的计划”)解释人生,反映了基督教是怎么样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前文说的感恩节更是宗教和政治融合的典范,林肯更是在1863年南北战争期间将其定为全国节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融合。冷战时期为对抗无神论的某主义,对国旗宣誓的时候,加入“Under God”的誓言,也是这种根源。
“山巅之城”是清教徒从被迫害者到建设者的转变宣言,标志着北美殖民从商业冒险向宗教乌托邦的过渡。后来,在温思罗普领导下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成功,成为新英格兰的模板,吸引更加多移民,推动了英国在北美的扩张。它是美国殖民史的关键节点,奠定了文化和制度的基础。
温斯罗普的航线天的航行,温斯罗普的船队在6月13日及以后几天,陆续抵达了塞勒姆。温斯罗普和马萨诸塞的时代到来了。